2020年我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进事迹——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1-01-11 点击:113
长期以来,文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担负育人使命,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以思想引领为根本主体,以生活帮扶和成长辅导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教育管理机制,协同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一、强化思想引领,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结合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聆听中央民族大学李德龙教授题为《从地理环境谈中华各民族美美与共的历史必然性》的学术报告,邀请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讲民族团结专题讲座,切实提升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和凝聚各族师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夯实党员责任,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帮扶机制
文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制定了《文学院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师生交往交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和困难帮扶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学院还对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党员教师“一对一”就业帮扶,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指导。同时,结合学院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宿舍制度,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对新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同辈帮扶,加强同辈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新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二、关爱少数民族,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学院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大资助工作力度,耐心细致的开展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递给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近三年有15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贫困资助。学院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健康工作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团辅活动和谈心谈话,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院连续五年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学院领导走进学生宿舍与留校外省及少数民族学生亲切交谈,了解她们在校学习生活状况,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让远在异乡的少数民族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学院的关怀和温暖。
三、丰富活动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学院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制定《文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大力宣传民族团结主旋律。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同心齐奋进”主题活动,邀请来自10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展示各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加深了大家对各民族的了解和认同。组织学生观看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为原型创作的电影《真爱》,讲述了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民族团结故事,学生们都被超越血脉和民族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进一步强化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了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更加坚定了大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
四、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文学院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中优秀分子的思想教育和能力锻炼,积极为他们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并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杨琴同学(羌族),入校以来表现优异,先后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杰出青年志愿者,201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云南省选调生,入职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县政府工作。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肖文婷同学(回族),担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多次获评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干部,她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综测排名第一并获得专业奖学金,2019年3月确定为预备党员,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1项,在《山西农经》发表论文1篇。
五、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助力地方民族团结建设
文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2018年组织6名学生赴新疆开展顶岗实习,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增强民族团结,其中1名同学在实习结束后毅然留在当地学校任教,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学院还与位于革命老区民族聚居村的旬邑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组织教师赴该校进行教学指导,邀请该校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丁海燕老师来校为学生做报告,连续三年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学校所在地开展帮扶支教,为当地少数民族留守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受到一致好评。2018年文学院大学生赴旬邑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获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文学院
2020年10月16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