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弘扬抗战精神 ——民革莲湖止园支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4 点击:3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26日民革西安市莲湖止园支部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长安校区)举办“怀念抗战先辈、弘扬抗战精神、凸现党派特色”专题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陕籍抗战将领后代、专家学者及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支部副主委刘永昌支持。
会上,支部副主委刘永昌(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刘志丹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民革西安市委会文史委副主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首先做主题发言,突出强调陕西军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1.刘志丹等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东征抗战的出发点。1935年当刘志丹得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后,在自己手枪上刻下了“抗日救国”四个字以示抗战决心。1936年4月他牺牲在东征抗日的前线。2.1936年12月杨虎城将军等发动的西安事变,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3.陕军与陕西籍抗日将领参加的重要抗日战役: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保卫黄河防线;陕军孙蔚如部坚守中条山进行11次反扫荡,被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关麟征、张耀明、胡琏、张灵甫、杜聿明,激战古北口、血战台儿庄、参加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坚守石牌,远征缅甸,给日军以沉重打击。4.从西安王曲的黄埔七分校(1938-1945)走出了4万余名抗日骨干,奔赴全国多地抗日战场。
活动特邀嘉宾追述先辈的抗战事迹,介绍搜集整理的抗日资料。张建学先生(黄埔一期生、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抗日爱国将领张耀明将军之子、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现场讲述了祖父张耀明将军的抗战事迹,特别是台儿庄战役中“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的壮烈誓言,以及52军陕西籍将士在长城抗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中的突出贡献。董鹏程先生(我国著名政治活动家、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国共合作和国共谈判重要协调人、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处长、民革中央前主席、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屈武曾外孙,陕西秦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场讲述了曾祖父屈武投身革命,在抗战中同苏联及国共党政领导人之间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长期致力于统战工作,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白金刚先生(陕西省民协会员、收藏家、《黄埔七分校的记忆》作者)分享了最新搜集的珍贵抗战口述史料:高陵区抗战老兵王浩然(已故)在台儿庄战役中从日军战俘营成功脱险的艰苦经历;现存3600余名陕籍台儿庄战役参战者中,目前确认了仅7位在世抗战老兵的信息。
聆听发言后,支部成员紧扣活动主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支部特邀顾问李铠博士(辛亥革命抗日爱国先贤汪晴江外孙、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先辈多人获得抗战胜利纪念勋章的荣誉,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旗帜下团结奋战的胜利,我们民革同志要继续发挥好民革渊源悠久、人脉广泛的资源优势,力所能及开展交流互动,增强传承民革优良传统、弘扬抗战精神的的使命感。支部党员陈媛女士(孙蔚如将军亲属、17路军研究会研究员、民革西安市委员会祖统专委会副主任)所撰写的研究文章《血肉长城下的历史回顾——追寻民革前辈的抗战足迹》,在庆祝民革陕西省委会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这次支部活动陈媛以该文为蓝本,制作PPT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孙蔚如将军带领的陕军将士在晋豫两地抗击日寇那段用血肉铸就的壮烈史诗。从永济尧王台的血战遗迹,到芮城黄河畔的殉国纪念碑;从黄庄“为国成仁”的石刻,到邙山“气壮河山”的丰碑,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陕军将士“誓雪国耻”的铮铮誓言。陈媛深情而细致的向大家展示了这支拥护统一战线的军队,既是保家卫国的铁血之师,又是赈济灾民的仁义之师。支部党员范书芳先生(作家、编剧、民革西安市教科委委员)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剧本《黄河滩的守望》中的精彩片段。支部新党员王阳(西安电影制片厂代表)表示,将基于本次活动的相关素材筹备纪录片《陕西抗战记忆》拍摄工作,并提出了发挥支部优势、纪念抗战胜利的诸多建议。
与会代表共同倡议,抢救整理陕西先辈的抗战史料,加强抗战史料数字化保护工作,让陕西军民迸发的抗战精神,激励后人,代代相传。
支部主委陈效峰(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外孙,杨虎城将军福利会会长)最后总结发言,指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支部成功举办了这次纪念活动,很有意义。多位抗战将领后代及专家学者齐聚,共忆陕西军民的抗战壮举。民革莲湖止园支部将继续发挥特色优势,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化历史研究,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供稿:民革西安市莲湖止园支部副主委刘永昌 审核:肖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