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统战部! 今天是:

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统战知识>>正文

“党外代表人士”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0-12-17 点击:17

“党外代表人士”这个称谓大家耳熟,但它指的是什么人,大家又未必熟。现当代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些类似的称谓,如“党外人士”“民主人士”“爱国人士”“非党人士”,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非中共人士”,现在称为“党外代表人士”。看到这么多称谓,您是不是有点儿眩晕,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党外人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和使用过的称谓,特指中共党员以外的人士,是中共内部对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统称。这个称谓,在字面上没有区分开“党外”一词中的“党”,是中国共产党,还是8个民主党派,容易使人造成民主党派不是政党的误解。而“非党人士”的称谓,也存在这个问题。
“民主人士”“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定时期使用的概念,主要指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党外进步人士。
“非中共人士”:这一称谓把“党外”明确为“非中共”,避免了与一般意义上政党概念的混淆。后有人提出“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概念,其特点是能够囊括统一战线所有工作对象,也有利于消除人们对统一战线“以党划界”“内外有别”的感觉,但缺陷是范围过宽,针对性不强。
“党外代表人士”:1955年,中央在批转陈毅同志的一个报告中,曾使用过“党外代表人物”的概念。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了“党外代表人士”的称谓。这个称谓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历史沿革和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联盟的性质,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成为目前使用最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称谓用语。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关闭